从三三制的权力构成,工农和精英是否能殊途同归
文/周伯通
前几天还有文化人发言论总结现在中国的成功模式,说是社会主义+精英分子+市场经济取得了今天的成功,这个都是事后总结,即使是对的,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最难的是遇到困境时,在事前要找到方法。
中国其实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什么方法都愿意尝试的,但有一个问题是,尝试到一个方法成功后,一直使用这个方法,直到他变成了弊端之后,积重难返,往往产生了巨大破坏力。
最早选拔政权建设的人才有“乡举里选”的说法,察举推选人才,一开始是有积极作用的,后来泛滥之后,别人动歪心思了,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状况,到了魏晋的时候,这方法就废了。
后来官员选拔被儒家豪族把持,即使隋开了科举,但也是以士绅子弟为主,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进步意义的,因为至少表面上体现了人人可参与,这给普通家庭留下了一点点希望。但是到了明清,科举制度已经是落后了的,不过也没人愿意改,既得利益者上了车,就喜欢锁车门,结果车翻了,自己也来不及逃出来。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外面已经翻天覆地了,科举制度的落后和腐朽越来越明显,一些封疆重臣要求废科举、开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毛主席也是在新式学堂读出来的,这种发现人才的新式学堂是起了作用的。
从清末到民国,在国家政权组织结构上始终没有找到合理的方式,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期间,在边区,他想到的是三三制来管理政府。
不过三三制也是动态的,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会议上,毛主席说,“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
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三三制”形式,是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的体现,对于巩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夺取全面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三制选人也简单,推荐和自荐,尤其是在革命斗争中,一个人的能力很容易表现出来,那些愿意加入的进步人士和开明绅士往往会自荐而来,这群人组成了最民主、最廉洁、最富有朝气,最受人民欢迎和拥护的政权,为推翻老蒋的资产阶级政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就搞大学招生制度了,那时候有职业学校以及大学学校,1952年新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开始实行,标志就是《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颁布实行。这套高考选拔体系到了1966年停止了。这也是现在很多文化人列举毛主席的错误之一。
当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全部是脱产学习,学了十几年,不知道农村情况,也不知道工厂情况,出来就进了公职,毛主席认为长此以往会出问题。
尤其他对历史系、中文系等文科生非常不满,在他们身上看到的都是“范进”的影子,一旦中了举,从此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处处瞧不起泥腿子,仿佛高人一等,而且这些文科生也不爱创作农村题材的作品,认为农民有什么好写的,都是些大老粗。
“高考人才选拔制度”几乎废止后,变成了“工农兵大学生”,就是靠推荐上,这也是新的三三制,工人、农民、士兵各占三分之一,许多高校的毕业生,还要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纷纷到工厂、农村实践。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呢,据现在文化人写的回忆录,说是工农兵学生基础太差,学不会,然后高校毕业生去工厂农村实践,浪费了大量人才。这个从工农兵中选拔人才的方法在1977年废止。
毛主席还把种田的,纺织女工等等任命为国家副总理,他的想法是在政权中,身居高位的人要农民和工人占一部分,仍然还是三三制的思路,不过到了1978年,大量的工农官员都辞职了,又回到农村和工厂里去了,后来有知识分子说,搞些不认识几个字的工人和农民上来当官,都是荒唐瞎搞。
也许毛主席做的有些矫枉过正了,但说他有私心,为自己的权力争斗,我是不认同的。他是完全没有私心的,为了自己去照顾底层人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他完全是在想,怎么才能让广大的群众有话语权,若是以后的中国还是“权力者与知识分子治天下”,那与古代的“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没有任何区别啊!
毛主席在接受留洋人才的时候,对理工科的都表示了欢迎,进入了重要的岗位。但是对留洋派搞管理的,搞文化的,搞经济的,他认为这些人在国外都不和当地老百姓打交道的,并不知道民间疾苦,所以他对这些人没有什么热情,这也是他被后来知识分子诟病的原因之一。
也不能说毛主席的做法完全对或完全错,因为当初依靠留洋派或高学历人士搞革命总是失败,还是靠农民成功的,所以他就天然偏向于普通的劳动人民。但是在搞经济的时候,完全让农民或者工人来主导的话,是不是也能成功,这值得商榷,毛主席的出发点,是不想以后工农失去国家主人的地位。
不过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按照美国的游戏规则去玩的话,让工农上肯定不行,因为老外挖的坑实在太多了,要想利用对手的规则打败对手,那么就需要国际人才,今年很多城市从欧美的大学选调一批年轻人回来,直接进入权力层,就是为了以后参与国际事物交流的。
但是这些海龟进入权力核心,很多老百姓焦虑,他们接受都是英美价值观的教育,要把中国带向何处呢?乐观的老百姓认为,出去再回来的,爱国的也很多,他们的想法和工农诉求的共同富裕应该是殊途同归的。
谨慎派的老百姓认为,对于“英美血统”精英分子,要留用尖端技术人才,不能让搞管理、搞金融的、搞教育的进来,他们崇洋媚外,会歧视本土派,从革命年代的经验来看,崇洋派每次都是带来糟糕的失败。
但是以后中国要成为美国之后的主导国际社会秩序的国家,完全靠本土派也不行,就像当年为了联合更多的进步人士,采取了三三制一样,如今网罗国际精英进入权力中心,也算是一种尝试吧。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支持的点个在看。